珍珠鸟教学反思(汇编八篇)
时间:2025-06-05 作者:合同范本网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1
一、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豪(háo áo)
享(hēng xiǎng)
陪(bèi péi)
睑(jiǎn liǎn)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简易——()
茂盛——()
轻易——()
立即——()
三、我会把句子补充成比喻句。
1.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_____________。
2.它躲进藤蔓,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内容梳理。
这篇课文描写了鸟儿对人________的过程,其中包括了怕人、喜人、近人、爱人,后与人完全融为一体的过程,作者不禁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感慨。
五、重点句段品析。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腻——() 友好——()
2.用横线画出小家伙睡着后的样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足见小家伙对作者的信赖。
B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说明小家伙太困了。
六、生活中有很多互相信赖的事让人感动。把你身边的一件关于“信赖”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háo xiǎng péi jiǎn
二、简单 茂密 容易 立刻
三、
1.一只蓬松的球儿
2.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
四、信任 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五、
1.粗糙 敌视
2.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3.A
六、我们那里有个卖糖葫芦的摊子。这个摊子上没人看着,你想买糖葫芦,就自己把零钱放在旁边的盒子里,然后拿走糖葫芦。虽然没人看着,但是钱从来没少过,糖葫芦也没有被多拿走过。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赖。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2
一、多音字
笼 lóng(鸟笼) lǒng(笼罩)
蔓 màn(蔓延) wàn(瓜蔓)
待 dāi(待着) dài(等待)
挨 āi(挨着) ái(挨打)
二、近义词
舒适一舒服 温暖一温和 繁茂一茂盛
亲近一亲密 索性一干脆 信赖一信任
三、反义词
舒适一难受 自在一拘束 伤害一爱护
淘气一乖巧 信赖一怀疑 美好一丑恶
四、理解词语
深幽:深邃,幽深。
垂蔓:文中指吊兰垂下来的细长的茎。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和傲慢的神态。
伏案:趴在桌子上(读书,写字)。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索性: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眸子:同“眸”。本指瞳人,泛指眼睛。
流泻:迅速地流出、射出。文中指作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感受从笔端一下子流淌出来。
信赖:信任依赖。
五、词语搭配
(舒适又温暖)的巢 (茂盛)的法国吊兰
(深幽)的丛林 (笛儿般)的叫声
(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珍珠似)的白点
(细腻)的绒毛 (美好)的境界
(不动声色)地写
六、词语扩展
“不”字开头的词语
不动声色 不由自主 不知所措 不可思议
不辞而别 不堪设想 不甘落后 不远万里
不翼而飞 不拘小节 不遗余力 不共戴天
七、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第二段(2-12):写可爱的雏鸟出生了,在“我的呵护下健康成长,“我”取得了小珍珠鸟的信赖,与它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
第三段(13-14):点明主题一一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八、句子解析
1、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影子”“小嘴”是小鸟的剪影,透过剪影可以看出它们的自在。从“可爱、鲜红”等词语可以看出“我”很喜欢这对珍珠鸟。
2、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由于“我”给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不去打扰它们,得到了它们的信任,这种关爱使珍珠鸟这种十分怕人的鸟与“我”越来越熟悉。
3、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
这是“我”对出世不久的小珍珠鸟的外形描写,此处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珍珠鸟可爱的样子,流露出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绕、蹦来蹦去”等动作描写,活画出一个像孩子一样顽皮的鸟的形象,那是一份回报“我”友好地对待它的情意。“我”从中得到的是一种惬意的独特的享受。表达出“我”心中温柔的爱意。这是人与鸟的第亲密接触。
九、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这篇本文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关系变化过程。
2、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我"和珍珠鸟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意?
课文从珍珠鸟的外形、叫声、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它的可爱:(1)小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2)大珍珠鸟发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小珍珠鸟“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3)小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4)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
小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活动的范围由笼子到屋里,从桌面到“我”的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画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悠闲。这一过程反映了“我”和小珍珠鸟之间亲密、友好的情意。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词语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
2、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珍珠鸟》,你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谁吗?(冯骥才)
冯骥才既是作家,又是一个画家。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好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冯骥才也曾经养过鸟,他和鸟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表扬采用默读方式的学生)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质疑。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可以提出来。
(为什么这只怕人的鸟能和作者相处得那么好?文章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四、根据导读交流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导读要求。
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2、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讨论研究。
3、交流讨论。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交流,指导朗读。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3)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
a.当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时,作者是怎样照料它们的?
b.三个月后这一对珍珠鸟有了雏儿,作者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把它当作了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孩,称它“小家伙”。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看,课文几次出现了“小家伙”,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之情?
(第:作者对它观察仔细,“好肥”。
第二次: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而“我”不管它,不伤害它,微微一笑
第三次:重点体会“摸、啄”。
第四次:小鸟对作者非常信赖,把他的肩头当成安全的地方。)
4、课文读到此时,看了这张人鸟相依图,你有什么想法呢?是啊,作者此时的内心感受和我们是一样的: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5、你能举出生活中“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例子来吗?
五、作业。
1、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写一段话。
(1)温暖舒适的巢
(2)可爱的小红嘴
(3)淘气的小家伙
(4)人鸟相依图
2、这篇文章一个自然段就是一幅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挑一个喜欢的自然段画下来。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四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人与动物的那种和谐、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含义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搜集珍珠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图片,学生欣赏。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欣赏了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这和谐的氛围、悦耳的鸟鸣令人回味无穷。大家知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不过,也许是因为人类对它的伤害太多,所以鸟在人面前总是显得生性胆小,心存戒备。人和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从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2)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正确、读流利。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正音:
着重对雏、咂、卷、拨、蔓等字正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大声朗读课文,字、词、句要读好。
2.分段朗读,师生相机点评。重点指导读好第四段。
3.读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交流讨论。相机出示:我为珍珠鸟精心做巢。
小珍珠鸟非常可爱。
珍珠鸟跟我越来越亲密。
5、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纲,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2节);第二段(第3节);第三段(4~7)节。
6、按照每段大意连贯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板书:信赖?喜欢』
四、学习第一段(1-2)
1.自读课文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3.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4.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爱鸟之人,他处处为鸟儿着想,他珍爱着它们。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5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在的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从而说明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的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它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其思维在互动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在感受中学习。
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初读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质疑情境,诱发学生大胆质疑,生成问题。然后再围绕学生生成的重点问题,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这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要十分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6
《珍珠鸟》一文主要写了由于冯骥才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鸟与人之间爱与美的颂歌。作者因此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能创造出完美的境界”的赞叹。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等等和谐共处方面的深入思考。
我挖掘教材,深化主题,以“读书,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指导思想,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力求授之以“渔”,去垂钓文本中的“鱼”。在教学中,分为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小珍珠鸟如何由害怕到不怕的;另一条是我又是如何关爱小珍珠鸟的。两条线的交融点就是“信赖”。整个教学活动据此展开,深入地诠释“信赖”二字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情与境的和谐与动人。
一、落实读书方法,注重情感熏陶
感悟文本的思想精髓,一向是我们追寻的。那么,切入文本,切入作家灵魂的入口,到底在哪里?或许就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因此,在教学中,以出示名言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白要“读好一篇文章就要从字字词词句句入手”的方法。并在整个教学中,就围绕此理念展开,透过一些语言的提醒与实际的操作,不断地强化此读书方法。
学会运用好的读书方法,才会有深刻的感悟。
作家冯骥才的文字清新质朴动人。文本,于淡淡的笔墨间洋溢浓浓的真情,于细细的生活琐碎中彰显拳拳的爱意。尤其是作家对小珍珠鸟的细心照料,甚为感人。整个文本中,能够说有“我”处,必有“爱”在。但我抓了四个句子,让学生重点感受。学生则从“惊动”读出“尊重”,从“不管”读出“自由”,从“享受”读出“享受”,从“生怕”读出“呵护”。看上去,虽是生活的细碎,却是真切的情谊。这些正是对“信赖”好的诠释。
学生正是从这些字字词词句句中,懂得了“信赖不仅仅仅是情感,更是一种行动;信赖不仅仅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交流”。
二、运用朗读击石,碰撞文本情感
朗读,对于语言教学,永远是务必与好的击石。
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堂,或者朗读不够情真的课堂,犹如一潭死水,或者死水微澜。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然后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情。譬如:小珍珠鸟“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这几个字,我便反反复复请学生感受“放开胆子”与“跑”之间的关系,并请其读出“放”的力度与“跑”的速度。看上去,好象是意想的东西,但是学生的确能够透过声音的轻重与节奏的快慢,来表达他心里“放开”与“跑”,从而让我们看到一只有些“放肆”的小珍珠鸟。
我还关注学生的朗读,适合地进行点拨与反馈,教师一句普通的言语往往击起情感的千层浪。当学生读小珍珠鸟在作者肩上睡着时,第一遍齐读学生声音较响,我只问“这样读,能够么”,立刻有学生有了反应。再齐读第二遍时,声音明显轻柔许多。我即刻问“为什么读得这样轻柔”,学生答“不忍心打扰它”。是啊,多么感人的画面,又是多么动人的回答!不忍心,不是也是爱么?是对小珍珠鸟的热爱,是对和谐美的珍惜。我想这就足够了。
在朗读中,捕捉文本的灵魂,与文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语言,有时候,在朗读面前,也是苍白的。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在此次教学设计中,后一个拓展环节,我设计了非洲小女孩蒂皮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真实故事。设计时,只思考了学生的兴趣,却忽视了对文本主题的提升。“信赖”不仅仅仅是人与动物之间能够创造。人和人之间,更需要信赖,同样也能够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此外,对于拓展环节中,课件里的音乐出现小小故障,表示深切的遗憾。原本,我的解说,配上蒂皮与野生动物的温情画面,和着动听的音乐,能够营造一个直入人心的完美境界。只可惜,课件出现了差错。与我心中的意境相差甚远。但是,这也正好说明:适当的音乐辅助,对于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是,我想教学永是遗憾的艺术。而遗憾,却能够给我们更多的警醒。因此,这些遗憾,依然是美的。她,就是我们日趋完美的垫脚石。踏其之上,我们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越攀越高,直至创造出完美的境界。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7
《珍珠鸟》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冯骥才,他带着我们领略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
这一课的重点就是体会珍珠鸟是如何一步步与作者相互信赖的。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学习的自然段,作者通过由“起先”、“渐渐地”、“后来”,然我们感受到珍珠鸟的调皮可爱,以及它的胆子越来越大。这节课我自以为得失如下;
一、渗透习作写法。
①有详有略。作者略写了珍珠鸟的外形,虽为略写,但也很细致。“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整个身子毛毛绒绒的,像是一个蓬松的球。”简单的几句话,我们的眼前已经出现珍珠鸟的轮廓。作者用大量的笔触详写了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每一步都很细致。这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为了带着读者和他一起体会他的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每一篇文章都有中心,不能写偏。比如我们自己写动物,如果你喜欢动物的样子,就可以以他的样子为重点,多写一写,如果你喜欢与动物的相处,你们俩有很多的故事想让大家知道,那就多写一写与之相处的故事。总之,每一篇文章都有详有略。
②描写动物外形要有顺序,整体到部分或者部分到整体。这篇课文中是按照:嘴、脚、毛、后背、整个身子,由部分到整体。
二、在朗读中。
体会珍珠鸟的可爱、淘气,在朗读中,领略珍珠鸟和作者相处的过程。第四自然段,是我们朗读的重点,学生读,教师鼓励点评,教师范读,想想情景等等,学生感悟出珍珠鸟的可爱,淘气。这些学生用他们愉快的表情回应我时,我感到很欣慰。
三、评价语不够丰富。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是很关键的作用,说得好画龙点睛,说的不好就成画蛇添足了。我觉得对学生朗读的情况,评价语不够丰富,我的评价就是“你的声音可以再大一些。”“读得很流畅,但是感情还不够。”“读得有感情!请大家像他一样读一读。”学生没办法从这么简单的评价中获得有效改进和继续保持的方法。没有学生读得满意时,我就范读,好在学生能领会到,再读变得好多了。
每一节课都是老师获取经验的时刻,我们时刻准备上好每一堂课。每一个人能力有大小,悟性有深浅,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我尽力去做!加油,自己!
珍珠鸟教学反思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阅读中积累。”
“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就无“悟”。《珍珠鸟》是我国作家冯骥才老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以丰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文内容,创造美的画面,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借助朗读、反复品读,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
一、以读为本,读中增情。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
教学中,我以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不断变化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以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将每一个学生带进课文的情境中,以感情朗读把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露出来。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告诉学生这是一段精致的文字,用心去读读,在描写珍珠鸟可爱样子的词句上做记号,并多读几遍。学生交流体会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品读、比较读。一番反复感情朗读之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一只人见人爱的小珍珠鸟了然心中。
二、以境助读,境中动情。
感情朗读不仅是体会课文思想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悠扬的音乐为一体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将学生的主观情感移入了文境。如在教学第6自然段时,打出课件,小珍珠鸟甜甜地睡在作者肩上这一幅温馨的感人画面出现在学生眼前,“多么温馨的一幕啊!此时小珍珠鸟已经把作者当成什么!”学生交流后,“让我们再美美地朗读课文,用心体会这份美好,留住这份美好!”《摇篮曲》的音乐缓缓响起,学生伴着音乐美美地读文。此时,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已不单单是理解阅读了,而是带着对和谐的美好境界的.喜爱、赞美去读,以情促读,以读促情,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达到更高境界。
三、在比较中培养欣赏语言能力。
读书时多做比较揣摩,有助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进而感受语言。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对出示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只小珍珠鸟。”“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通过读、比较,学生感受到了“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此时作者已把珍珠鸟当作自己的小宝宝、小朋友,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不言而喻。让学生具体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进而学会赏析的方法,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善于思维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的能力。
四、在说中体会。
说,就是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认识、情感等精神的东西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语言和精神共同构建、生成、发展的过程。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达欲 望。为此,在教学结尾,我出示了这么几句话
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心灵相通;信赖是一首歌,让我们在快乐中歌唱;信赖是一抹阳光,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信赖是一盏灯……
学生有感而发,“信赖是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信赖是一杯茶,消去了夏天的炎热”多么精辟,多么传神!学生的发言中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爱的力量在学生的生命活动中又得到了催生,相信爱心的滋润一定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结合语境、结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只要我们坚持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一定会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
-
想了解更多【珍珠鸟教学反思】网的资讯,请访问:珍珠鸟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506h.com/zufanghetong/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