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的数学日记(锦集17篇)
时间:2025-06-13 作者:合同范本网转眼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日记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日记-关于数学的日记45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
我一直认为数学不是靠做题做出来的。方法永远比单纯做题更重要。在第二天讲课前,最好先预习一下。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讲,并在原先预习时不懂的地方加以解释,写好步骤。在课上,有选择的听和记老师所讲的例题。首先要听懂,然后再记下些重要的步骤和方法以及易错的地方和自己不容易想到的地方。还有,重要的定理和结论一定要熟记。课后要善于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并在脑中梳理自己不懂的但经老师讲后才明白的例题的步骤,梳理1至2遍。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一般先看老师钩的题目,看完后再自己动手做一遍。至于那些老师没有钩的题目,可选择性的做一些。若想的时间太久,就需要‘‘放弃’’了。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学好数学的一个必要前提便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运用。而在日常时对于数学的学习还是有许多方法的。
数学学习做题是极为必要的,因此做题之后的总结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只能是杂而不精,无法将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总结工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这样做:一,常备改错本,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摘录下来,并将自己的错误做法和正确的作法一同记录下来,以此警惕自己;二,正确把握考点,抓好典型,以此举一反三,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应该对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有一定的认识,不可盲目做题,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取一些具有某知识点的典型考法的题目,将其拟于一个标题之下记录,以此不变而应万变;三,对于许多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仅有以上两点,想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解题方法有一个思辩的理解,从许许多多
的解法中选取适于自己的解题方式,而对于一些灵活的题目而言,我们还应该在做题中对许许多多的情况进行总结,以便在考试中将方法灵活运用,防止死做与定性思维的产生。
以上是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方法,仅供大家参考,若有不足,还请大家多提意见,互相讨论,共同进步。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2
数学是一门纯粹的学科。学好数学不必须要有高智商。只要你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主义细节及错误,学会概括归纳错误的类型,
从而举一反三。
做数学不必须非得题海战术,只要把握规律,在脑中能拎起一个框架,在框架中的每一个环节,枢纽都有一道典型例题。我并不倡导死钻难题,做出则已,做不出来,不仅仅浪费时间,并且会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妄自菲薄,会对数学失去信心不热情。做数学题目要少而精,少而频,温故知新。
我认为学好数学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课前必须预习教师所要讲解的资料,对于简单的要自我理解掌握,公理,公式和推论要有意识的去记忆,并划出自我不懂的地方;
(2)上课要认真听讲,绝对不能开小差,更要着重听你在预习式感到困惑的地方,并记下典型例题;
(3)课后要认真做练习,对自我把握得不好的地方要加大训练,记熟公式。
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加深理解,在理解上记忆。
数学它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不许出半点差错。经过学习,发现要学好数学必须有谦虚谨慎的态度,细致慎密的思维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题目是千变万化的,而方法是唯一的,只要掌握好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好数学自然就简单了。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3
一天晚上,小华意外地发现了一本关于时间旅行的秘密日记。日记中记载了一个关键信息:“只有当太阳升起之时,恰好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的人才能开启通往过去的大门。”这项任务是一个数学问题:“假设现在的`时间是下午三点整,如果再过X小时后的时间正好是早上六点,请问X等于多少?”
面对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小华开始思考起来。从下午三点到第二天早上六点之间共有15个小时。但如果考虑到“过了X小时之后”的描述方式,实际上是从当前时刻向未来推移X小时到达早上六点。也就是说,从下午三点到午夜十二点还有9个小时,再加上凌晨零点到早上六点这6个小时,总共需要度过[9+6=15]小时才能满足条件。因此,X=15。
正当小华沉浸在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中时,突然一道光芒闪过……虽然最终没有真正穿越时空,但这次经历让他更加热爱探索未知的世界了。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4
在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数学测验中,考生总是做完就得了,大部分人不会去检查、验算;一次测验的结果出来了,约50%的人是因为马虎,没考好。那么,怎样的验算是正确的呢?
据我的经验得出,口算题的验算是用得数加/减/乘/除其中一个数,看所得的数是不是另一个数;填空题一般是公式,概念,只要读一读,背一背,正确的答案也就出来了;方程验算,把得数代入原式里,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最难的、最麻烦的是应用题,首先要保证式子符合题意,如果不肯定,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算一算,然后用逆算的方法验算。
好了,朋友们,验算是一种奇特的东西,你努力,它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你懒惰,它会让你难受。朋友们,千万别让验算溜走,因为它寂寞,你也会寂寞。
最后,祝你们拥有验算,取得好成绩。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5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一家人到街上去玩。今天街上的人可真多,好多店铺都装扮的漂漂亮亮的,还贴了好多海报。“爸爸,为什么好多店子都写着‘八折、九折’的,是什么意思啊?”
“哦,是打折。”爸爸说,“知道打折的意思吗?”
“什么意思啊?”我摇了摇头,望着爸爸。
“打折,说明白一点就是降价。是那些卖东西的老板为了多销售一些商品的手段。‘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来卖。同样,几折就是按百分之几十来卖。”
“百分比我们还没学过,那要怎么算啊。”听完爸爸说的,我顿时没了精神。
“没学过,可以找学过的方法嘛,也不动动脑子,提示你一点,从分数入手。”说完,爸爸就不再说了。我脑子里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没过多久我们买完东西就回到了家。
刚进家门,我立马到房间里拿出草稿纸来算这个问题。
“分数入手,分数入手······”我咬着笔头找不到班的头绪。
“怎么,还在想打折的问题,没想出来?”“嗯,还是搞不懂。”我期盼的看着爸爸。
“好吧,告诉你。来,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分数是什么?”爸爸不先告诉我反而问我问题。
“分数就是几分之几啰。”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还真直接,呵呵。好了,我们首先要记住分数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分数每一份都是平均分的;一个是被平均分的都可看成单位‘1’。记住了吗?”爸爸说。“嗯。”我点了点头。
“好,商品的打折就是降价,按照折扣价来卖。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也就是说把价格分成100份,只要其中的几十份价格就可以买到。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把价格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元以下,把它们变成分,再分成100份,有多少元每份就是多少分;另一部分是百元以上有多少百元分成100份每份就是多少元。再把每部分分别乘以折扣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的分子几十。注意第一部分的单位是分。然后统一单位元,两部分相加就行了。”
“谢了。老爸,我知道了,以后有问题再找你。”
“不要老是靠我,自己多想想,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6
今天上课,我们学习了声和毫升。我知道了在生活中哪些用升,那些用毫升来表示。这节课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喝水,让我知道了大人每天喝1.5升的水,小朋友每天喝1升水才是健康饮水。
回到家,我做了一个实践。看见一个不关紧的水龙头一分钟大约滴了8毫升水,我想:没什么大不了,只有8毫升水嘛!但这时妈妈告诉我:“一分钟浪费8毫升,一小时浪费480毫升,一天浪费11520毫升水,一年就要浪费4204800毫升水。”哇!这么多的水,中国有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用完水后不关水龙头,那么就要浪费5466240000000000毫升水,也就是5466240000000升水。我一看到这个数目我都吓得半死,这是多少水呀!如果把这些水都捐给干旱地区,那还不能缓解旱情吗?
最后,我想呼吁人们:节约用水,节约地球的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不让地球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7
我最近突然发现,我爱上了数学这个科目。
最近的数学课上,我频繁地举手,老师也经常让我来回答问题,而且我的回答特别详细,数学老师几乎都不用再讲课了,只要轻描淡写补充一下就可以了。这也许是我热爱数学的表现吧。
每个星期六的奥数课,本来我觉得枯燥无味,可是发现了奥数的乐趣以后,我上课变认真了,我回家做数学作业也更善于思考了,有时有空还会挑战一些数学难题。学习成绩也变好了,作业成绩从开始的b+、a-,到现在的a、a+;考试成绩从这个学年开始的75-90分,到现在的115-120分(满分120分),这让我感到对数学非常热爱,我已经完全爱上了数学,同时,数学也让我感到了成就感。
我热爱数学,我的数学也就会进步,我接二连三被班级选上去参加“籀园杯”比赛,也获奖了。获奖之后,同学们也佩服我了,老师也表扬了我,我自信多了。这些奖状都是证明我对数学的热爱。
数学,我爱你。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8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没有数学助你一臂之力,原来完美的生活却就是一团糟。
就拿那天来说,我与同学一起去超市买菜,我们6人份成3组,每组2人。和我一组的同伴和我一同在超市溜达,经我们的挑选,在手推车中已经有:1个柠檬,1个石榴,1个芒果,1盒青瓜……我们看见东西已经买足够了,就拿着东西,回到与分散的同学约好的地点等待同学。过了一会,看到同学们都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走到收银台。陷入沉思的我,心想:一个柠檬1.6元,石榴3.2元,芒果2.6元,青瓜6.8元,那1.6+3.2+2.6+6.8=14.2(元),再加上两瓶水,14.2+(1.2+1.2)=16.6(元)。然后加上其他两组的买东西的价钱,就是……我望着天花板想着,20.8+15.4+16.6=52.8(元)。我和收银机算数的速度果然我比它慢许多。
回到同学家后,我们开始动手,同心协力地展开6人的厨房。别看小小的厨房结构简单,其实内含数学。像炒菜,要知道按怎样的比例下调味料……等等这些简简单单的事情都有数学的存在,可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是那样的'必不可少,那样的重要。我感觉自己的数学还不行,必须得学好数学。不然对于任何事的成功率却得少20%,本来一件事的成功率就只有50%,现在50%-20%=30%,只剩下30%的成功率,要完成这件事就很难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9
在一个遥远的小村庄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只要解开藏宝图上的谜题,就能找到隐藏在森林深处的.神秘宝藏。这个谜题是一道经典的和倍问题:“如果两个数之和为100,而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三倍,请问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村里的小明从小就对数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当他听说了这个故事后,立刻决定踏上寻宝之旅。经过一番思考,他设较小的那个数为x,则较大的那个数就是3x(因为题目说一个是另一个的三倍)。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x + 3x = 100]。解这个简单的方程得到[4x=100],从而得出[x=25]。因此,较小的数是25,较大的数自然就是75了。
带着答案,小明来到了传说中的地点,在一棵巨大的橡树下找到了一个小箱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和学习用品!原来,“真正的宝藏”是指知识与智慧啊!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0
“哈哈”我正和同桌说着笑话呢,可惜上课铃打了,不能再讲笑话了,只能静静地等着老师来为我们上课。
“啊啊!”几声惊呼中,也包括着我,因为,我看见数学老师手里拿着白白的试卷!我觉得我要晕厥了。尽管我数学还好!
据同学们所说,我当时表情呆滞,面色苍白,浑身在抖,眼睛睁得大大的看着很恐怖!我只是歉意地笑笑。
试卷刚发下来要做,我的`手已经颤抖不止,笔也拿不准,写出来的名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像是在扭“秧歌”。
看着白纸黑字,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以前学过的“解题方法,解题技巧”都忘到“抓哇国”去了,一筹莫展。我花了十几分钟,才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开始答题,而别人早已回答一面题目了。
我开始正常答题。时间“嘀嘀嘀”的走着。
回家后,我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有些生气又觉得有些好笑地对我说:“你至少是拿过奥数一等奖的人,怎么对自己这么没信心呢?你呀,就是缺乏自信!”
又一次数学考试,不知道这次到底会考多少呢?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1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的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19=2+1711×2×17=374(立方厘米)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求。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2
今天中午,数学要跟我们玩一个数学游戏,我们的目光都“嗖——”的一下转到这边来,老师开始讲游戏规则:“我把一个磁块放进三个纸杯中的其中一个纸杯里,你们来猜磁块在那个杯子里,我问你们换不换,你们就回答,好不好!”
“好!”我们异口同声地说。
老师让坐在三组第一排的我用讲台上的两个大本子帮他挡住,就飞快地移动着三个纸杯,而且不让其他同学看见。当移好了,我就把本子拿开。问同学们:“你们猜哪个纸杯里有磁块?”同学们争先恐后,高高地举起手,大声嚷嚷着。随便点了一位同学起来回答,那同学说:“我选左边那个纸杯子。”“那我告诉你。”拿起中间的一个纸杯:“这个杯子是空的,你换不换?”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又嚷嚷起来。“换······”“不换······”“换······”“不换······”“停!停!停!”说了三声。“换!”那同学终于做下了决定,老师就把最后一个杯子掀开,从杯子里掉出来了一个磁块。“耶!耶!”同学们开心的'欢呼声响成一片。班长余昕彤就在黑板上的‘换’字下面打了个‘勾’。
后来,我们又玩了很多次,也都得出了结果。
大家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呢?为什么我们会一直玩这个游戏?那我就告诉你们吧:其实,这个游戏就是我们正在学着的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统计与可能性。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3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了朝阳公园。“真漂亮啊!”我对妈妈说:“朝阳公园真好!”,妈妈却问了我一个没有学过的问题:“公园的亭子是用柱子支起来的',柱子是圆柱体,那圆柱体体积会算吗?”,“哎呀,妈妈,我们刚学了表面积可还没学到圆柱体积啊!”,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我们之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他们的体积长×宽×高(棱长×棱长×棱长),但是圆柱体又没有长宽,于是我又想了一个长方体积计算方法:底面积×高,圆柱体有底面积也有高,会不会也是底面积×高呢?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激动的说:“真棒!宝贝,你说对了(圆柱体积是底面积×高)”。我顿时感觉十分开心,“那圆锥体积呢?”,妈妈在我正兴奋时来了个“下马威”,这可难住我了,真是不会了。
回家后,妈妈从楼下伯伯那借来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妈妈先把圆锥倒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中,我看了看,大约是三分之一,我便脱口而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对了,真厉害”!我立刻拿出数学笔记本抄了下来:圆柱V=sh圆锥V=1/3sh,并注了提示,示例。
在玩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享受知识,从知识中探寻数学的奥秘!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4
很久以前,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隐藏着一个秘密——只有解开特定数学难题的人才能找到传说中的'宝藏。故事讲述了一位勇敢的年轻人为了寻找这份财富踏上旅程。其中一个关键线索就是:“两堆宝石总共有50颗,第一堆的数量是第二堆数量的四分之一加上十颗。”年轻人需要计算出每堆宝石的具体数目才能继续前进。
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假设第二堆宝石为y颗,则第一堆为(\frac{1}{4}y+10)颗。根据总数信息,我们建立等式(\frac{1}{4}y+10+y=50)。经过简单变形后得到(y=32),因此第二堆宝石共32颗,第一堆则是(8+10=18)颗。通过这次冒险经历,年轻人学会了如何利用代数方法解决复杂的和倍问题,并且最终成功找到了宝藏!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5
这个学期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图形,有正方形,长方形,还有圆柱体等等,我觉的很趣。
我观察了一下生活中图形也无处不在,比如说,我的铅笔是圆柱体,我的橡皮是正方体,老师的黑板是长方形的。生活里还许多组合图形,比如我家里的餐桌是由两块正方形的木板组成的,如果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妈妈就会把两块正方形的木板打开,这个时候桌子就会由两个正方形的板拼出一块长方形的桌子,这样就可以坐下很多人了。还有我家里的穿衣镜,它的下面是由一块圆形的木板当底座的,上面的镜子是一面六边形组成。出了家门,我又看到马路上的面包车,面包车也有圆形的轮子和长方体的车身组成的。
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有单独的图形也有可以组合在一起的成为物品的图形,我非常喜欢观察生活里的图形,图形带给我不一样的数学快乐!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6
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
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
他找到Q君:“你交作业了吗?""什么,她是灵儿。无论雪花怎样轻小,怎样奇妙万千,它的`结晶体都是有规律的六角形,所以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度雪花六出”的说法。在这现代化的小学里,培养出来的都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棒极了!这次虽然是我当妈妈的老师,但在整个过程中,妈妈却给我当了一回老师,她教会了我做事要努力,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
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篇17
今天,我们学了小数点的知识,到了晚上我做了个异常有趣的梦,梦见森林里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跑步比赛。
参加比赛的有猴子、松鼠、毛毛虫。经过1分钟的拼搏,成绩如下:猴子跑了52。3米,松鼠跑了72。8米,毛毛虫爬了1。007米。忽然有人说:“快给我滚开小数点,你长得真像人脸上的麻子。”小数点生气极了,就走开了。大象裁判开始宣布名次了:第三名猴子跑了523米,第二名松鼠跑了728米,第一名毛毛虫爬了1007米。这时大家都非常惊讶,怎么往常爬得慢腾腾的毛毛虫成了第一名。
我一下子从梦中惊醒,原来生活中少了小数点就会天下大乱啊!我今后一定要认真用好这看来不起眼的小数点。
点评:数学是思维的殿堂,通过课内所得,以梦境的形式,引发对知识点的反思,凸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妙!
-
欲了解关于比的数学日记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关于比的数学日记
本文来源:http://www.506h.com/zufanghetong/5044.html